想不开的时候,读读苏东坡

你是否正在经历难熬的中年危机?
婚姻、家庭、孩子、工作,压得喘不过气。
身体机能日趋下滑。
还要应对时不时扑面而来的意外与挫折。
900年前,有一个大诗人几乎把我们今天所有的难处都经历了一遍。
三次被贬,半生颠沛。
却始终能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困境。
用今天的话来说,他是当之无愧的“反内耗达人”。
姓苏名轼号“东坡”。
今天让我们从苏轼的八句诗词中,品一品他的心境。
希望他的感悟,能让处于困境中的你有所启发。


泥上偶然留指爪,鸿飞那复计东西。 ——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
飞行的鸿雁,偶然在某处停歇,马上又飞走。
绝不留恋自己曾留下的痕迹。
人生何尝不应如此?
或深或浅的印记,不过是旅途中的偶然。
得失成败,聚散离合,不应成为前行的枷锁。
所以,不要困囿于过去的伤痛与哀愁;
学鸿雁冲天,一直往前走。
奔赴下一场山海。

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 ——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
很多人对“圆满”有执念。
想要事业平步青云,又期望家庭时刻温馨;
盼望孩子成龙成凤,又想他们能常伴身边;
渴望拥有松弛自由的生活,又对细枝末节要求尽善尽美。
人生在世,不可能总是顺利圆满。
花有盛开凋零,月有阴晴圆缺,世间万物都是如此。

欧文·亚隆说:
生命的痛感与美感本是一体两面,当你不再抵抗悲欢的潮汐,便能在心灵的暗礁上看见星空倒影。
当我们放弃对“缺憾”的执念。
圆满便随之而来。

蜗角虚名,蝇头微利,算来着甚干忙。事皆前定,谁弱又谁强。 ——《满庭芳·蜗角虚名》
人,常常为名利忙。
想要赚更多钱,想要有更大的事业,想要比别人强。
比来比去,却永远看到有人比自己过得好。
于是总不甘心,便继续卷,奔赴一个又一个修罗场。
终于身心俱疲。
其实财富名利,很多是天生赋予的。
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,有的人要面对三餐不继。
努力当然没有错。
可一旦陷入对名利的无限追逐,那便是把自己陷入痛苦与焦灼之中。
人生真正的强弱不由财富决定,亦非权位高低衡量。
那些看似耀眼的金银财富、显赫地位,不过是过眼云烟,如同蜗牛触角上的虚名、苍蝇头上的微利。
不足挂齿。
以平和之心看待得失,方能领悟生命的真谛。

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 ——《题西林壁》
庐山临江靠水,山上烟雾缥缈。
若是登临其上,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。
人生也是如此。
陷入困境时,犹如被浓雾层层裹住。
越是挣扎,越感无力。
明明奋力奔跑,却像困在原地。

每当这种时候,不妨跳出当下的视角,以更高的位置来审视一切。
在同一层次里解决不了的问题,就不要与它挣扎对抗;
尝试往更高维度去走。
分析那些利害关系,权势勾连。
跳出迷局之后,是人是鬼是妖怪,一眼便能看清。

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 ——《临江仙·送钱穆父》
逆旅是“客舍”的意思。
人生就像一场客旅,你我不过是过路之人。
就像纪伯伦所说的,生活的本义是“体验”。
去体验多彩的风景;
体验不同的生活;
体验美味的食物。
一切都会非常过瘾。
同时因为是“体验”,所以终究会到点儿。
我们就需要离开。
把“客舍”留给下一位客人。

所以不妨放下得失心。
往往故事的最后,我们什么都带不走。
能带走的,只有那份感受;
只有那些回忆。

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 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。 ——《赤壁赋》
千百年前的某个深夜,苏东坡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。
清风拂来,明月升起。
友人在此情此景下,感到在浩瀚天地间人的生命短暂渺小。
直言,人所拥有的一切都会失去啊!
苏轼是怎么说的呢?
时间就像眼前这流水,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。
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,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。
而万物各有主宰者,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,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。
只有江上的清风,山间的明月。
永不竭尽,是我们可以共同享受的。

我们总是紧盯账户数字的增减,关注在社交场中自己是否受到了欢迎;
我们把爱情当作衡量魅力的标尺,把工作中的荣誉当作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。
却忽略了,疲惫时陌生人善意的微笑;
深夜里与自己独处的宁静;
清晨照进屋内的第一缕阳光。
而这些,才是生命赠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。

试问岭南应不好,却道:此心安处是吾乡。 ——《定风波·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》
故乡为什么令人迷醉?
因为有亲人、有朋友、有回忆。
但人生山水兼程,逃不开颠沛的历程。
所以最好的选择,是在每一段旅程里,让自己勿忘心安。

有人在逼仄的办公桌上种下心爱的盆栽,看嫩绿新芽冲破土壤,在忙碌间隙触摸生命的蓬勃。
有人坚持晨跑,迎着朝阳大口呼吸,用汗水释放积攒的压力。
有人在深夜点亮台灯,翻开泛黄的书页,让文字带自己穿越时空。
也有人在睡前与家人通个电话,听几句家常絮语,让牵挂化作安心的力量。
这些细碎的行为习惯,就像点亮心灯的星火;
无论漂泊到何处,只要内心有所寄托、有所热爱,便能在喧嚣中寻得一方净土。
心安之处,即是灵魂的归处,亦是抵御风雨的温暖港湾。

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 ——《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》
很多时候,我们感受到的喜怒哀乐。
只是当下的体会。
《凡人歌》中的那伟创业失败,从公司老板沦为开出租车维持生计的人。
身份的落差让他感到失落和迷茫。
家庭经济陷入危机,他对家人心怀愧疚,觉得自己没能给家人提供好的生活。
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,使他陷入了痛苦的深渊。

那伟就是这几年经济大环境下,许多创业者的一个缩影。
不仅要面对公司破产、家产赔尽的经济困境,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。
每日被焦虑与绝望裹挟,觉得人生再无光亮;
痛苦如同厚重乌云,遮蔽了所有希望。
然而,时光流转,当他们逐渐走出困境,重新规划事业方向。
曾经那些以为跨不过去的坎、熬不过的夜,都在岁月里慢慢褪色。
萧瑟的光景,总是会过去。
等一切结束之后,又会是那份无风无雨的宁静。

想说,苏轼就像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一样,有做人的烦恼和痛苦,但又不止于我们普通人的烦恼和痛苦。
他一生入狱、被贬、又被贬……在放逐中度过十余年,却总能以达观之心化解苦难。
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直言:
苏轼有一种非常接地气的人间气息。
2023年某听书平台苏轼专辑播放量超2亿次。
社交媒体上“苏东坡式生活”话题阅读量破10亿。
年轻人晒自己复刻的东坡菜、练东坡字体,甚至模仿他雨天漫步。
当我们学着苏轼的样子,把生活中的困顿当作“回首向来萧瑟处”的修行;
将人生起落视为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的历练,便在得失之间寻得了内心的平衡。
无论是职场的挫折,还是生活的琐碎,都不过是生命旅程中的片段。
所以,无妨。
待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作者 | 海边的渔车夫
主播 | 绛染,电台主播、爱配音,神秘的爱猫人。
图片 | 视觉中国,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
